盈发娱乐


新闻

产品

新闻

News Information

“互联网+”和教育,正在探索新的“生态”

来源 :盈发娱乐官网浏览次数:1654 时间:2017-08-23 15:25:13.0

互联网+教育”不仅仅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也不仅仅是教育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各种教育、学习平台;而是互联网的理念 、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教学 、管理和服务如何深度融合的问题 。

互联网时代 ,每天都有新的发现 ,“互联网+”参与下的教育,如今正在探索新的“生态”。

虽说高校是能够最快最早接受新技术的领域 ,但高校也是最为理智的一个技术“秀场” 。“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如何在高校落地,已成热门话题。

融合引发“生态”讨论

“互联网+”与教育教学实现真正的融合 ,才能说“互联网+”真的在高校“落地”了 。如何实现融合,从今年开始,诸多高校的信息化决策者将眼光聚焦到了“生态”上 。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办主任沈富可认为,融合主要涉及两个层面 :

一方面,各高校有共性的方面如何融合,即如何在中国高校的管理和组织体制下开展各种互联网思维的“落地”,在解决共性问题上有所建树;

另一方面,各个高校又有其个性化的方面,如办学特色等,因此,又有一个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如何在所在的高校中“落地”的问题,即重点解决发展和改革中的一些个性化的问题。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生态环境是一个解决路径。”沈富可说。“互联网+教育”不仅仅是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也不仅仅是教育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各种教育、学习平台 ;而是互联网的理念 、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如何深度融合的问题。

“互联网+教育”核心不在技术

目前,众多教育学专家之所以对“互联网+”进学校持乐观其成的态度,原因在于其对“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普及大有助益 。随着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各高校纷纷在谋划如何通过改革解决发展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而“互联网+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从教学信息化角度 ,要求技术的参与 ,能更加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学习者的学习设计 、提供、评价 、反馈教学过程,这两年各高校在翻转课堂、MOOC等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尝试。然而,技术并不是全能的,不能偏离教学本身的规律 ,这也是近来“互联网+教育”进入冷思考的一个重要因素。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胡钦太认为 ,当前,不管是MOOCs还是其他应用平台或工具,都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需要加强对其应用过程的规范和引导。技术自身并无法独立完成知识的全面传播与能力的全面培养,更遑论能弱化甚至替代学校的教育教学职能。

通过仔细分析不难发现 ,目前市面上大量的信息化教学产品试图用技术的外衣来掩盖其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内核 。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教学形式,不但没有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反而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流于形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绊脚石” 。

基于数据的教育生态重构

 

“互联网+”的核心是提供了人(提供者)与人(消费者)的连接 。我想它对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改变就是促使教育信息化要更加服务好用户 ,淡化行政管理中‘强制’的色彩 。”沈富可表示 。

以用户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 ,这是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发展 ,或者说互联网技术在高校应用的一个主导理念。大数据技术的发展 ,为这一理念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基于数据流的高校业务流程重构”、基于数据流的教学生态建设 ,诸如此类的研究与探讨 ,给许多学校胶着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一缕曙光。毕竟 ,传统的模式尚未被打破,新的模式尚未被建立,以何为突破口,以何为抓手 ,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 ,是许多高校决策者缠绕不去的心结。

高校信息化先行者们利用大数据做了许多尝试,“变技术主导为需求主导,将数据真正流转到管理、业务专家手中去,产生业务价值。”“将各级用户的角色纳入到数据生态体系,使他们成为数据的受益者,提高数据生产的积极性 ,推动整个数据生态有效运行。”数据生态的理念由此而生。

“互联网+”重塑了一个新的教育生态,数据或许是这个生态的下一个风口 。但是也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当前生态的建立 ,在概念、规范、标准、技术 、应用等多方面,尚有很长的路要走。利用互联网层出不穷的技术 ,构造一个全新的开放共享、良性互动的教育新生态,高校正在努力。

 

文章摘自于网络,侵删 。


XML地图